郭建英

发布日期:2022年6月23日 09:39 浏览次数:2164
分享到:

  郭建英,男,汉族,中共党员,1979年9月出生,2010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取得研究生学历,获农学博士学位,同年参加工作,正高级工程师,2016-2021年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工作。现任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兼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及内蒙古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水利部水土保持方案评审专家,内蒙古科技厅科技评审专家,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植物资源专委会副秘书长、土壤侵蚀专委会委员、土壤风蚀专委会委员,中国林学会工程绿化委员会委员等。

  主要从事黄河上游土壤侵蚀过程与治理、草地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清洁小流域与绿色矿山治理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或正在主持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支撑、科技部国际基础资源调查专项、水利部水利技术示范项目等项目12项,组织编写完成公路、铁路、矿山等类型的水保工程设计、修复规划、水土保持方案、小流域治理等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 5篇,EI 3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主编或参加出版专著7部,主编或参编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5项。获得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批“草原英才”、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一层次人才,中国水科院 “五大人才”计划基础型研究人才、中国水科院杰出青年。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呼和浩特赛罕区大学东街街道办事处等单位的“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研究领域

1:入黄风沙过程治理

2:草地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研究

主要项目

1:内蒙古科技计划项目—《黄河沿岸乌兰布和沙漠段入黄风沙防控技术研究》,技术负责人;

2: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退化草地恢复重建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骨干;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放牧强度对典型草原土-草-畜耦合界面水力侵蚀的影响机制》,项目负责人;

4:水利部“948”项目—《土壤侵蚀元素迁移分析技术》,技术骨干;

5: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黄河石嘴山至巴彦高勒段风积沙入黄量研究》,协作单位项目负责人;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越冬期下垫面变化对沿岸风沙运移机理的影响研究》,技术负责人;

7:内蒙古科技计划项目— 《草原矿区生态修复重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技术骨干;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维持丛状结构特征可持续的沙柳防护林生态采伐调控机制研究》,协作单位项目负责人;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沙漠矿物分化程度与生态修复的反馈机制》,协作单位项目负责人;

10: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重点水土流失区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集成》,项目负责人;

11:水利部技术示范宣传培训项目—《退化草地恢复重建水土保持技术》,技术骨干;

12:科技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荒漠主要植物群落调查》,专题负责人;

13: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牧区草原旱情监测预警系统与防旱减灾对策研究》,技术骨干;

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放牧强度对典型草原生态水文过程的影响机制》,协作单位项目负责人。

奖励与荣誉

1: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2: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3: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

4: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批“草原英才”;

5: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

6: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一层次人才;

7:中国水科院“五大人才”计划基础型研究人才;

8:中国水科院杰出青年。

主要学术成果

一:专利

发明专利:

1:一种用于露天矿排土场的表土替代混合物(ZL2019 1 0813962.1),2022-11-22;

2:dust fall sampling device for arid and semi-arid areas(2021/08732),2022-02-23;

3:一种提高草花种子繁殖率的装置(ZL202011391976.8),2022-06-03;

4:一种干旱半干旱地区降尘采样装置(2021101238),2021-03-10;

5:一种风蚀测量装置及其土壤风蚀测量方法(ZL201610507225.5),2019-06-28;

6:一种干旱半干旱区降尘采样装置(ZL201610505934.X),2018-06-08;

7:一种测定冰面风沙流及输沙通量的可旋转集沙仪(Zl201610515276.2),2018-07-31;

8:沙物质蠕移收集器(zl2014102538786),2016-10-26。

实用新型专利:

1: 一种草原区原状取土器(ZL202122314541.X),2022-02-01;

2:一种河谷沙地绿化植被防护装置(ZL2021 2 1471009.2),2021-11-23;

3:一种枯落物收集装置(ZL2020 2 0882406.8),2020-12-29;

4:一种土壤入渗能力监测装置(ZL2020 2 0959981.3),2020-12-29;

5:一种滑动式自动称量的集沙仪(ZL202121387770.8),2021-06-22;

6:一种取土场结构(ZL 2020 2 0354632.9),2020-12-22;

7:一种风沙区风蚀量自动监测装置(ZL 2020 2 1538117 2),2021-02-02;

8:一种平地型弃土场保土蓄水结构(ZL202020333649.6),2020-11-20;

9:一种排土场平台结构(ZL202020071288.2),2020-10-16;

10:一种枯落物收集装置(ZL 2016 1 0731170.6),2019-12-03;

11:一种边坡覆绿结构(201920317650.7),2019-11-18;

12:一种测量不同来风方向的可旋转蠕移沙量收集器(ZL201820775159.4),2018-11-23;

13:播种器(ZL2018205653722),2018-12-01;

14:一种困难立地类型区域蓄水保墒的植苗装置(ZL201720969587.6),2018-02-13;

15:草原植被羊群践踏模拟器(ZL201720253019.6),2018-01-09;

16:一种模拟土壤侵蚀的原状土取土装置(ZL201620948994.4),2017-03-08;

17:一种枯落物收集装置(ZL201620948995.9),2017-01-25。

二:专著

1:《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对县域的影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出版社,第一主编;

2:《砒沙岩区沙棘生态控制系统工程及产业化开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出版社,合著;

3:《退化草地恢复与水土保持关键技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出版社,合著;

4:《低覆盖度治沙原理、模式与效果》,科学出版社,合著;

5:《中国自然资源通典》(内蒙古卷),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合著。

三:论文

1:《Genetic variability of biodiesel properties in some Prunus L. (Rosaceae) species collected from Inner Mongolia》,Industrial Crops and roducts,第一作者,2015;

2:《Effects of grazing intensity on organic carbon stock Characteristics in Stipa breviflora desert steppe vegetation soil systems》,The Rangeland Journal,责任作者,2017;

3:《Root distribution of 430 plants in temperate grassland of Northern China》,Applied Ecology & Enviro nmental Research,责任作者,2017;

4:《典型草原大型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水蚀控制效果》,农业工程学报,第一作者,2015;

5:《矿区人工再塑地貌对锡林郭勒草原土壤侵蚀的影响及其控制效果》,水土保持学报,第一作者,2015;

6:《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沿岸沙丘形态及其运移特征》,水土保持研究,第一作者,2016;

7:《典型草原煤矿排土场边坡不同治理措施次降雨水蚀过程分析》,水土保持研究,第一作者,2017;

8:《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段沿岸节水型水土保持防治对策》,内蒙古林业科技,第一作者,2014;

9:《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土壤物理性质及其侵蚀产沙的影响》,中国草地学报,第一作者,2019;

10:《砒砂岩区不同退耕还林措施土壤颗粒及交换性能分布特征》,水土保持学报,第二作者,2019;

11:《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风蚀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中国沙漠,责任作者,第二作者,2018;

12:《乌兰布和沙漠沿黄段不同治理措施的风沙运移特征及其防护效果》,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第二作者 ,2016;

13:《绿洲边缘新月形沙丘表层沉积物粒度与重金属分布特征》,环境科学学报,第二作者,2015;

14:《不同放牧强度荒漠草原产流产沙过程模拟》,水土保持学报,第二作者,2018;

15:《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侵蚀对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第二作者,2017;

16:《不同沙生灌木下土壤颗粒及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环境科学,第二作者,2017;

17:《放牧强度对短花针茅群落特征及冠层截留的影响》,中国草地学报,第二作者,2016;

18:《不同放牧退化程度的大针茅典型草原有机碳储量特征》,中国草地学报,第二作者,2016;

19:《退化程度对大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第二作者,2016;

20:《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下风向降尘粒度特征》,中国沙漠,第二作者,2016;

21:《乌兰布和沙漠沿黄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分形特征的影响》,干旱区资源与环境,第二作者,2015。

四:标准

1:《草原矿区排土场坡面植被恢复微灌技术规程》,DB15/T2128-2021,2021-03-25;

2:《入河风沙量监测规范》,T/CWEA10-2019,2019-10-17;

3:《干旱半干旱地区春小麦高效节水丰产》,DB15/1280-2017,2017-11-25;

4:《风沙区入河风积沙量监测技术规程》,DB15/T1017-2016,2016-06-30;

5:《草原矿区排土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DB 15/ T1016-2016,2016-06-30。

下一篇

张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