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科院组织召开太阳能提水灌溉草场研讨会

发布日期:2010年5月27日 15:38 浏览次数:3910
分享到:

  在亚洲开发银行的资助下,由我院与瑞典皇家理工大学及青海省水利科学研究所联合,自2009年5月起在青海省成功试验了太阳能提水灌溉草场试点项目,该试点项目实践了“新能源利用—草原灌溉—牧区供水—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发展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当地牧民和领导的欢迎。2010年5月26日,太阳能提水灌溉草场项目研讨会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水利部鄂竟平副部长和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主任保罗.海登斯先生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匡尚富院长主持。会前,鄂竟平副部长会见了保罗.海登斯主任,双方对多年来的合作表示肯定,并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合作。鄂部长充分肯定了太阳能提水技术的应用实践,双方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对该技术的集成研究和推广应用,为中国牧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中国水科院组织召开太阳能提水灌溉草场研讨会

鄂竟平副部长会见保罗.海登斯主任

  出席会议的还有水利部国科司高波司长、水利部农水司李远华巡视员、我院水资源所王浩院士,世行驻北京代表处能源专家彦勤先生,亚洲开发银行高级投资专家郑康斌先生,亚洲开发银行自然资源经济专家林暾先生,亚洲开发银行能源专家周爱明先生,瑞典皇家理工大学教授、海智专家严晋跃先生,西藏自治区水利厅扎西巡视员,新疆水利厅赵乐诗副厅长,我院牧科所包小庆所长, 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占义主任,我院国际合作处彭静处长。参加研讨会的还有来自有关研究、设计、企业和试点所在地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共40余人。

中国水科院组织召开太阳能提水灌溉草场研讨会

匡尚富院长主持会议

  中国的牧区总面积为442.36万km2,占国土面积46.1%,牧区天然草原面积40.57亿亩,可利用草原面积33.78亿亩,草原不仅是国家的重要资源,而且是维系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也是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中国牧区多分布在中西部高原丘陵山地,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

  草场灌溉是解决草畜矛盾、遏制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措施,灌溉草地生产能力为天然草场生产潜力的15-30倍,灌溉草地可极大地提高草地生产力,缓解天然草地载畜压力,是改善草地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院在开展草地高效灌溉关键技术研究的同时,也加大了牧区新能源提水技术装备引进和消化。召开这次太阳能提水灌溉草场研讨会的目的,是总结和分享亚洲开发银行资助的青海省太阳能提水灌溉项目的成果,交流相关技术和产业进展,进一步推动太阳能提水灌溉草场技术的研究集成和推广应用。亚洲开发银行自然资源经济专家林暾博士和该项目专家王浩院士、严晋跃教授、高占义主任,以及牧科所李和平副所长、青海省水科所李润杰副所长、青海天普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志刚先生和永坚精机有限公司邵万秀董事长作了相关学术报告和产业发展介绍。

中国水科院组织召开太阳能提水灌溉草场研讨会

研讨会会场

中国水科院组织召开太阳能提水灌溉草场研讨会

专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