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阴山北麓草原生态水文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历史沿革
更新时间: 2022-08-11

  阴山北麓国家站,前身为中国水科院牧区水科所草地水土保持与生态研究中心监测试验基地(简称试验基地),始建于2002年。试验基地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初创期( 2002-2007年):完成了基础设施和观测场地建设;建设发展期(2008-2018年):观测设施平台快速发展,建成了涵盖水、土、气、生多要素的野外观测点;新发展时期( 2019-至今):获批进入国家站序列,形成了长序列、多要素、多尺度观测研究体系,致力于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草地生态水文观测研究站和开放式平台,为推进我国草 原牧区水安全和水治理体系现代化贡献水科智慧。 试验基地于2007年纳入首批水利部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2008年成为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牧区水利科技推广示范基地",2011年成为内蒙古水土保持监测网络达茂旗风蚀、水蚀监测点,2012年获批设立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野外试验基地,2014年成为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风蚀监测点,2016年成为全国灌溉试验站网络内蒙古重点站,2019年被水利部认定为首批水利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020年获批内蒙古自治区科普示范基地,2021年10月获国家科技部批准,正式成为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